元旦手抄报

下载打印稿
* 下载完后,可以直接用于打印,支持A3、A4打印尺寸。

开始我们先用勾线笔在纸上写上主题“元旦”的花体字~

然后在左下方画上一个戴着帽子的小猪~

将小猪全身画出来,手中举着一根杆子~

杆子和小猪的身后画上一条龙,原来小猪在舞龙呢,在头嘴里挂着猪年大吉的条幅~

主题中间和下方悬挂着一个大大的灯笼~

右侧再画一个更大一些的灯笼,在下方画上一些爆竹~

最后涂上喜庆的颜色,在灯笼边框内画上线格,再装饰上一些烟花,底部铺满祥云,完成啦~

/// 文字素材 ///

庆祝元旦三大方式

方式一: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,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,在元旦这天放假。新中国成立后,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,放假一天。

方式二: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,如元旦联欢会、挂庆祝元旦的标语、或举行集体活动等。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、集体跳民族舞的,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。到科技发展的今天,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。近年更是有旅游、聚会等节目,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,在这一天放假了,随你怎么玩都行。甚至,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。

方式三: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,尤其是在农村。每到元旦,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,杀鸡宰鹅的,拜祭过各方神灵后,就是一家人团圆,聚一餐。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。

元旦吃饺子

饺子:前身是“馄饨”。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。 北齐人颜之推曾说:“今之馄饨,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也。”(唐段公路《北户录》注引)类似今天的饺子。明代《正字通》说:“今俗饺饵,屑米面和饴为之,干湿大小不一,或谓之‘粉角’。北人说角如矫,实即饺耳。唐人谓之‘牢丸’。段成式《食品》有‘汤中牢丸’,即今水饺子;其‘笼上牢丸’即今蒸汤饺也。食毕出门拜年,由近及远,元午直到烧灯后。”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,而且有煮有蒸。

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。元代把饺子叫做“扁食",可能出自蒙古语。明代的饺子如《正字通》所说,称饺饵、粉角、水饺子、蒸烫面饺。 此外,还有水点心等叫法,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“煮悖悖"。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。如明万历年间沈榜《宛署杂记》说,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“作扁食,奉长上为寿”。明嘉靖时山西《曲沃县志》记载:“二日制扁食包金,邀婿争福。”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。

声明:部分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下线。

更多推荐